
顯微鏡成像質量受顯微鏡整體光學系統制約,尤其物鏡在顯微鏡成像質量中起到舉足輕重作用,而像差又是影響物鏡成像質量好壞的重要因素。

本文主要為大家介紹顯微鏡的像差相關知識。
像差是顯微鏡實際成像效果與理論值的偏差,是顯微鏡制造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缺陷。像差分為:色差、球差、彗差、場曲、畸變、像散六種。色差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光所形成,而其它像差則由單一色光就可以形成。

色差發生在多色光為光源的情況下,單色光不產生色差。
白光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組成,各種光的波長不同 ,所以在通過透鏡時的折射率也不同,因而光在經過透鏡后不能匯聚在一個點,形成色斑。
解決方法:用組合透鏡(膠合)取代單一透鏡,光學設計消除色差。當然還需要運用其它技術手段。

球差是軸上點的單色像差,是由于透鏡的球形表面造成的。球差造成的結果是,一個點成像后,不在是個亮點,而是一個中間亮,邊緣逐漸模糊的亮斑。從而影響成像質量。
解決方法: 以適當形狀的正負透鏡組合成的雙透鏡或雙膠合鏡組是一種簡單常用的消球差方法。

“像場彎曲”。當透鏡存在場曲時,整個光束的交點不與理想像點重合,雖然在每個特定點都能得到清晰的像點,但整個像平面則是一個曲面。這樣在鏡檢時不能同時看清整個像面,給觀察和照相造成困難。
解決方法:在物鏡內增加透鏡。研究用顯微鏡的物鏡一般都是平場物鏡,這種物鏡已經矯正了場曲。

解決方法: 適當縮小孔徑光欄消除彗差對成像的影響。

解決方法:通過復雜的透鏡組合來消除。

前面所說各種相差除場曲外,都影響像的清晰度。畸變是另一種性質的像差,光束的同心性不受到破壞。因此,不影響像的清晰度,但使像與原物體比,在形狀上造成失真。

由于客觀原因,任何光學系統都不能生成理論上理想的像,像差是顯微鏡光學系統中不可避免的一種缺陷,高品質顯微鏡與其它顯微鏡的區別主要就是對像差矯正的量的區別。